丛飞:37岁病逝公益11年,资助者全变白眼狼,五年后妻子亡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丛飞 妻子 丛飞:37岁病逝公益11年,资助者全变白眼狼,五年后妻子亡故

丛飞:37岁病逝公益11年,资助者全变白眼狼,五年后妻子亡故

2023-09-05 08: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培根

仅中国神州上便有15亿之多的人口,培根眼中有利于人类的"善"显然是一番大事业。把"善"定义在人类这个大目标之上,不是事业有成、功名显赫之人没有这个胆量,因此大多数慈善家只是能帮则帮,尽他所能。

当我国的经济发展起来之后,慈善这个行业便如雨后春笋,各式的基金会和慈善活动遍地开花,相信在大部分人得到社会捐助的同时,也有不少"慈善家"也因此名声鹊起,事业再上一层楼。

鲁迅讲:时间就如同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然而不仅时间如海绵里的水,当今社会中谁又不说一句慈善家也水分满满呢?

年少辍学,外出学艺

众多慈善家中,我以为还是歌手丛飞是脚踏实地的翘楚,是不留余力助人的先锋。2005年,央视栏目筹划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丛飞便是其中脱颖而出的一名。

当年的丛飞事迹可谓是轰动一时,因为他将自己人生大半的光阴与收入都投入了慈善行业,连带自己的妻子也一同献身慈善,获得社会一致好评。

然而就是这位轰动一时的好心人,却在37岁正值壮年之际患癌去世,曾经的资助者则全化身白眼狼!其妻子邢丹在丈夫去世五年之后也与飞来横祸不幸身亡,如此悲惨结局,不由让人感慨万分!

丛飞热心慈善并不是钱多人傻图快乐,而是源于自己年少的一段感人经历。

1969年,丛飞出生于东北一户贫困家庭,家中共计八口人。或许这正是那个时代的普遍现象,家中越是贫瘠越是希望通过人口来改善条件,丛飞作为家中的男孩,身上还肩负着赡养老人、呵护弟妹的责任。

小时候,丛飞的父亲每月领36元的工钱,这笔钱用于买米粮和生活用品,若是家中有人生病那便是雪上加霜,无法负担,所以几个孩子想要上学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丛飞好读书,也心知读书让父母为难,于是每天放学、每逢假期,都能看到丛飞在路边转悠的身影——他在寻找着路边还可以变现的垃圾。

为了减轻父母压力,丛飞的童年基本上没有玩乐的闲暇,他头脑聪明会经商,批发冰棍在村口卖,以此换些差价的利润。然而就算丛飞勤勤恳恳的存钱,这些蝇头小利对于学费来讲也是九牛一毛,杯水车薪。

中学,丛飞无奈辍学,在家务农。

小小年纪被剥夺上学权力的丛飞和大多数孩童一样,迷茫无措。这世界纵然有花花绿绿的魔都,有霓虹灯遍布的北广,却也有黄土地贫瘠的陕北,沙地横行不能耕种的黄河流域……

丛飞没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资源,没能得到最公平的待遇,然而至始至终,丛飞从未放弃过自己未知的往后。

在家中待了两年,丛飞摸索和沉思自己的将来,他得出的结论是,既然学习走不通,那不如发展爱好与兴趣。

从小到大,丛飞就是一个小乐迷,渴望能像大明星一样摆脱困境,走向舞台。于是丛飞离开了东北老家,四处打听有收徒弟的音乐家,从声乐基础学起。

一人独自在外,既需要支付拜师学艺的费用,又需要负担自己的吃喝住行,丛飞的生活常态只能划分成学习与打工两个板块,甚至到了晚上他还要在路边卖唱,换些酬劳。

可惜,师出无名又毫无背景的丛飞在外打拼了几年也还是个流浪歌手,这个不起眼的年轻人在苦苦等待着自己的机遇。

贵人相助,一夜成名

好在1993年,功夫不负有心人,24岁的丛飞终于等到了自己的贵人。

当年也是寻常的一晚,丛飞照旧在街边唱歌,大街之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多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忙碌奔波,停下来驻留片刻的行人只是少数。

对于丛飞来讲,卖唱的几个小时赚钱不是主要,是练习,也是宣泄,让他能够再次体会到歌唱的幸福,激励他再坚持一段时间,不要背着行囊风尘仆仆的就回了老家。

可没想到这天晚上一位陌生女孩停在了他身边,安静听他唱了一会儿歌,然后给了丛飞600块钱。

美名其曰是对丛飞的资助,让他继续大胆追梦。

从天而降的喜悦砸中丛飞,对于女孩的慷慨他感激涕零,600元在当年不是小数目,丛飞计划着要好好利用这笔来之不易且充满善意的钱。

正好当时有一歌唱比赛如火如荼的在宣传,丛飞便利用这600元报名参加了。或许丛飞是厚积薄发,也或许是丛飞破釜沉舟拿出了最好的实力,总之在这场比赛中籍籍无名的丛飞位列前茅,颇得评委赏识。

比赛结束后,举办方看重丛飞的实力,为他签约了音乐公司,各种商业表演和专辑首发也随之而来。

命运永远会眷顾努力的人,丛飞通过歌唱赚到了钱,也开始回想起自己的坎坷的远走之路。若不是当年陌生女子的慷慨解囊,哪里来丛飞今日的光芒万丈?

于是丛飞效仿女子,投身慈善事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大多数的商演也变成了义演。

慈善义演,认领孩童

有一次特殊的义演活动,台下观看表演的不是成年人,而是几百名失学儿童。这些儿童要么是无父无母,要么是跟丛飞一样的境遇无钱念书,这样的无助丛飞深有体会,对这几百名儿童也就惺惺相惜起来。

当场,他将自己身上大半积蓄捐给了义演的主办人,用于供这些孩子继续念书,总计2400元。

据主办人回忆,那场慈善义演中,属邀请嘉宾丛飞的捐款最多。当然丛飞在那次活动中也获益匪浅,他明白了自己的善心对于这些孩子来讲是莫大的鼓舞,是莫大的动力,或许还将让这些孩子未来的人生截然不同。

于是往后丛飞更加热心慈善义演,四川、湖南和山东这些地方前前后后去了20多次,每一次都是车徒劳顿,每一次都留下了足迹留下了善款。

当年,因为丛飞是较前一批出名的歌手,所以演出的费用比较可观,有时可以高达上万元。然而几年来丛飞居然没有多少存款!

这是因为丛飞不留余力的在扶持这些失学儿童,他不仅通过官方渠道捐款,还认领了几十个孤儿与残疾人,自己包全了这几十名儿童的学费与生活费,因此丛飞的演出费根本不剩多少。

据悉,在11年的演出过程中,丛飞的捐款累计到达300万元,资助的儿童多达200余名。

丛飞的无私奉献在任何事不关己的陌生人眼中都是值得歌颂赞扬的,就连全国筛选的"感动中国"人物他也能妥妥入选。

再遇真爱,突来横祸

只是丛飞一中年成家的男子,将自己的全部身家用于慈善多少有些愧对了家庭。就比如丛飞的第一任妻子,正是因为丛飞的多半心思用在了义演、用在了慈善上面疏忽了家庭,而提出离婚!

还好,这条被人认同又被人反对的路上丛飞遇到了知心者——邢丹。邢丹是丛飞的第二任妻子,原先是一名空姐,被丛飞的善良热心感动,从而放弃自己高薪优越的工作,专心辅佐和打理丈夫的家庭生活。

两人2003年相知相爱,走入婚姻的殿堂,幸福甜蜜的日子却没过多久。

2005年感动中国播出,全国上下轰动一时,丛飞的名字也前所未有的引人注目,并且2005年邢丹怀了身孕,丛飞家即将迎来新的成员。

然而也是这样惊喜的一年注定了不平凡。同年丛飞身体不适住院,医生确诊丛飞是胃癌晚期,命不久矣。

此噩耗就如同晴天霹雳打在丛飞与邢丹身上,明明就要雨过天晴了,为何不见彩虹?反见乌云?

相比遇见这样的情况,多数人都要感叹上天不公,感叹自己的境遇不顺,只有丛飞,他既不怨天尤人,也不郁郁寡欢,心中挂念的除了身怀有孕的妻子外,还有自己资助的那些孩子。

他第一时间通知了那些一直接受自己资助的儿童,他们中有的已经毕业工作,也有的还在念小学,或许没了自己的资金扶持,往后日子更加艰难,所以他想提前为他们想好出路。

可是当丛飞说明了自己的病情之后,许久居然没有一个人来医院看望!就连电话问候也是寥寥无几!

甚至于有一位毕业上班的女生在记者打电话采访之时还露出嫌弃之意。这位女生也是从小接受丛飞的资助,一直到上大学的生活费也是丛飞提供,甚至于大学毕业之后丛飞还为她找到了一份音乐教师的工作。

只是总有人好心当成驴肝肺,这名女生不但不领情还非常不满意这教师的工作,毕业之后就与丛飞断了联系。

记者打了许多受资助者,大多数人都以自己没有时间推脱了看望的邀请。其中也有人主动打电话来,但目的不是问候而是质问。

这部分人没有按时收到丛飞打来的善款,认为丛飞是单方面的不遵守自己的约定,明明说好供自己的孩子一直读到大学,却好端端的突然终止打款,赤裸裸的骗人!

这过程中,他们闭口不提丛飞的身体状况。

当然也有人询问,丛飞的病什么时候能好?他什么时候能继续出来赚钱?

病魔吞噬着丛飞的身体健康,这无情的心魔又何尝不是在吞噬着丛飞的温暖?患病一年以来,妻子邢丹为丛飞提供了最多的温情,24岁的邢丹虽即将为人母,却还是第一次经历亲近的人将要离世的痛苦。

想到自己即将离世,徒留邢丹一人抚养孩子,丛飞于心不忍,劝说让邢丹趁早将孩子打掉,免得她往后更辛苦。然而邢丹不同意,肚子里的孩子以后还能是她的念想,是她与丛飞爱的结晶。

37岁离世,妻子遇难

2006年,经过一年痛苦化疗的丛飞最终离世,年仅37岁,邢丹也生下了他们的女儿独自抚养。

当有记者时候采访邢丹所感所想之时,邢丹闭口不提丛飞留下的失学儿童资助任务,也从不说丛飞心狠留娘俩体会世态炎凉。在邢丹眼里,丛飞至始至终就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值得她追随一辈子的英雄。

丛飞去世以后,他的义工编号2478托付给了邢丹,这是他的遗愿。邢丹不辜负丈夫的信任,尽自己所能的帮助以前那些失学儿童,并没有因为丛飞生病时的插曲而变卦。

邢丹心善由此足以见得。然而2012年,邢丹在返回深圳的高速路上偶遇几名孩童玩耍,他们掷出的石头在巨大冲击力下击中邢丹的颈下动脉,15分钟之后邢丹失血过多,救治无效身亡。

所以命运再次不幸的降临,让邢丹在丈夫去世五年后也追随他去了。她和丛飞年仅5岁的女儿则被交由邢丹的父母抚养。

都讲好人有好报,邢丹与丛飞也是有好报的,只不过这份好报来得有一些晚。邢丹去世之后,这对善良夫妻的事迹被刊登报道,在深圳有上千人自发组成了送葬队伍,为邢丹和丛飞举办了追悼会。

这场在深圳并不多见的追悼会也由电视台全程直播,最后邢丹和丛飞合葬在一起,成了一对地下鸳鸯。

事到如今,丛飞的名字鲜少有人提起,就算提起也是带着感动中国的标签,而不是37岁早逝,命运坎坷的标签。或许世人永远是这样,看得到好的、光鲜的一面,那些丑陋与黑暗的便自动过滤了。

因为丑陋与黑暗人人都有,好与光鲜却不是。

现在的慈善家不再是一个业余爱好,许多人把慈善当事业,利用慈善博名声,利用慈善割韭菜谋利益,像丛飞这样的人愈来愈少。

他们嘲笑丛飞愚蠢,不留余力的帮助别人又怎样,到头来还不是养了一群白眼狼!可我却想说,丛飞事例中的"白眼狼"固然让人可气可恨,但新闻报道的通常都是博人眼球的东西,还有很多治愈人心的消息我们并不知道。

如若所有被资助者都是如此,想必丛飞定然不会再让妻子邢丹继续帮忙资助失学儿童,他还坚信着好人有好报,坚信着雨后有彩虹。

慈善,自古以来就是有水分的行业,可这并不妨碍慈善千年来经久不衰。细细想来,做慈善确实能让人获益匪浅,能让人心安快乐。一个丛飞倒下了,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丛飞,不管是资助者还是被资助者,能有丛飞这样的不胆怯和不放弃,中国的前景都将更加可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